查看原文
其他

一线 | 如果互联网专利是考场,请收下这张小抄

2017-06-30 姜彦 吹IP


小编导读:

本期吹IP我们邀请到了拥有十余年专利工作经验、奋斗在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的一线法务——姜彦美女~

在未来的日子里,咱们一起聊聊互联网,侃侃小时光。


一线 | 姜彦

十余年知识产权(专利方向)从业经验

具有国内顶尖律所和互联网公司双重从业经历,

还有一副热心肠儿

从不安分的理工女转型律政“忙佳人”已过了第10个年头,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,

也许,是时候停下来沉淀一下:

这些年都学到什么、做过什么、想到过什么

期待与大家交流碰撞出的火花

请输入标题     abcdefg


今天准备和大家聊点有“深度”的话题,如何在互联网公司做好专利工作的“审时度势”部分。

俗话说得好“办事不由东,再好也无功”,俗话还说了“先做人再做事”,这是什么意思呢?

说白了,就是在做事情之前、先要了解清楚你所服务对象(无论是客户还是领导)的实际需求。命好与否,自求天佑……

那么,对于即将“撸起袖子”投入互联网公司大干特干一场(包括但不仅限于patent)的你来说,真的了解大东家的需求吗?偶一直觉得,最高段的了解应当是了解“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”,so,且听我长话短说。


原生家庭

媒体历来把互联网公司描述成草根创业明星的典范,谁谁谁之前在做什么做什么,经过不懈奋斗、百折不挠、九曲十八弯,缔造了属于自己的“商业版图”。你怎么看我不知道,但我还是相~信~哒~

那么问题来了,请问,拥有相同数量资产的富二代和草根富一代的心态是否相同?答案应该没有疑义吧?

「原生家庭」给这个行业留下的印记永远都在:行业的充分竞争&个体的危机感。

行业的充分竞争

因为大家都是草根,都没有光环,也都没有“Big Tree”,所以你能做的产品、我也能做,要知道互联网产品中有技术壁垒的并不多,产品更多依赖于创意和商业模式。这样的现状,必然造就整个行业的充分竞争。

我一直认为,在大家都忙于抢占市场、钱随便赚的行业和时代里,“互掐”这种事儿应该特别少。

为什么呢?因为不用掐,闷头赚钱就好。就像遍地黄金,随便捡,低头捡就行了。

可依各大传媒渠道所知,互联网行业近若干年来各种诉讼频出,名誉权、版权、商标权、不正当竞争、反垄断、近期更是各种专利权之争。

一方面感受到互联网的确是很强大的经济活跃区,另一方面可能也说明“低头捡钱”的时代过去了,大家需要通过互掐来抢占彼此已占据的市场。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,互联网公司产品貌似呈现出“112”的态势即「迭代快、门槛低、创新难、盈利难」

不知道足够smart的你是不是已经意识到加入互联网公司做专利工作、最常被问到的问题、最亟待解决的问题?

那就是:我要怎么保护我的创意,我要申请专利,让别人不能用我的商业模式。比如,我做了**馅儿饼,别人就不能再做**馅儿饼。

(话说回来现在真的很饿,请允许我想一会馅儿饼~馅儿饼~)

就在这里放置这么个开放性的问题吧,欢迎在留言区沟通“解决方案”,是你,会怎么回答?

此外,还有点忠告哦~ 在充分意识到互联网行业的外部竞争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之后,为了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,你还需要「了解公司技术人员的辛苦并适度抚慰、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公司产品的发展动态、深入熟悉自己负责的产品和竞品的功能、界面与技术、并且熟悉整个互联网行业尤佳」。

基本上属于全方位立体式地拥抱工作。并且这些最好都自行解决,因为大家都很忙,没人会来主动告诉你。

个体的危机感

还是因为草根,可以靠的只有自己,不断地努力、不断地向前、不断地积累。“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”,一个产品要么生,要么死,员工要么几十个月年终奖,要么也许就拜拜了您内... 

即便身在圈外的你没有感受过互联网公司如火如荼地加班,但作为普通用户是不是也能感觉到手机上的APP隔三差五地更新?

这些都是数以万计的互联网公司员工加班加点、甚至彻夜未眠赶工出来的“互联网速度”,而背后的心理动因、我把它归结为安全感的缺失。

这也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大的互联网公司产品线都非常长,什么挣钱干什么啊。

也不难理解,为什么很多公司会在内部设置若干个同质化的产品,这些产品之间是竞争关系、自负盈亏,最后在内部优胜劣汰、适者生存。

一切以利润为导向,盈利能力决定了不同部门在公司内部的不同地位。这与“铁板一块”的传统行业模式完全不同,与背靠各种资源的各种大什么企的心理状态也是相当的不同。

所以,你是不是也想到了,如果收到互联网公司的offer,还得多问一句,自己即将负责哪些部门的专利。要知道,部门的产品类型、员工的忙闲程度、是不是有闲钱申请专利、领导是不是亟待用专利证明自己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你的专利工作。


注:以上仅为本人对该行业最朴素的观察&直抒胸臆,不影射任何单位及个人,不同公司有不同情况、请勿对号入座、也不要以偏概全,具体情况需要个案分析。如有不妥,多多指教。


推荐阅读

支招 | 摩拜遭遇“侵权门”,创新如何不打脸?

2月:黑莓诉诺基亚,老牌手机也撕逼 |【图说美专利诉讼】

杨晋专栏 | 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,能从阿里巴巴学到什么?

商标 | 换个logo,你想好了吗?

可深了 | 专利坑系列 创造性中的选择性(四):美国的抉择(下)


用知识产权的眼光

看世界

欢迎原创投稿,稿件一经采用,支付稿费

投稿邮箱:iptree@iptalent.com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